冈仁波齐观后感

时间:2024-05-29 20:51:10
冈仁波齐观后感

冈仁波齐观后感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不能光会看哦,写一篇观后感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冈仁波齐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冈仁波齐观后感1

路在脚下,即刻前往我们内心的“圣地”

信仰的极致,是一种心无旁骛的心灵极简。虔诚的体现,不会有太多花哨的繁复。往往感人至深的,是纯朴而持久的坚持。亦如我们会被匍匐前行风餐露宿,风雨无阻的朝圣人群所感动一般。

三步一叩首的前行,身与心的合一,路在脚下。如此的坚持,如此的锲而不舍,如此无所畏惧……

然而,他们的内心却少有狂妄的期许和不安于世俗的过分追逐。路在远方,路亦在脚下。无论我们前行的目地的在哪里,也无论前方的路途有多么的遥不可及。信仰的坚定,会让我们忘却太多的设计与筹划。只是,路在脚下,如此便去前行。

不开始,便永远无法到达。开始,即忘记路途遥远,只是用简单的身心合一,去缩减与目的地的差距。风尘仆仆之中,我们或许窥见了生命的意义所在,不为此生,却为来世。

真正的庄严,不在于过度的粉饰。在朝圣者的面庞前,或许更多是满身泥泞或蓬头垢面。但是那一双双坚毅而炯炯有神的眸子中,让人莫名的感动和心生敬畏。

信仰的力量,最大化会体现在无私无我之中。虔诚之心与我们最大的触动,也是那不为你我,却为众生的离苦得乐而不辞劳苦的前行之躯。

很多时候,我们向往一种宁静,向往一种纯粹,向往一种莫名的感动。往往寻找之时,却无最好与最真的契合。然而,当五体投地,叩首前行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时,莫名的感动,不由的叩启我们内心中,封藏已久的触动与共鸣。这就是内心纯善的契合。

每一步,每一叩首,每一句诵经,只为众生的祈愿与安康。所以,我们被震撼,这是一份人人心中本该有的最本真的愿望。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却被过度的心与心外的装饰所迷惑,乱了自我,也乱了内心。

每个生命的起初,都有最纯粹与极致的信仰与虔诚底蕴。那份极简的纯粹,就是褪去自我厚重束缚之后的无私无我。所以,在眼观纯朴信仰与不褪色虔诚的情景时,我们的感动也是最纯粹的纯善复苏,那是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内心撞击。

其实,修行路上,没有太多的信誓旦旦。如果总是口号大于行动,那么,路,永远在远方。但是,回想那三步一叩首,只为众生的祈愿与祝福而前行时,纯朴的形象却波及着我们寻觅已久,却又似曾相识的内心共鸣。

当我们把信仰落实于当下时,人人心中的至真虔诚,都会自然而然的让我们的身与心合一。那一份感动与纯粹属于我们每一个大家,只要让路在脚下,立即前行,最终的殊胜,是人人心中有圣地。然而,那却是不为你我,是为众生的无私与大爱!

让路在脚下,即刻前行,只为众生的苦与乐……

冈仁波齐观后感2

6年之前的这个季节,我一个人去了青海西宁的塔尔寺,是我的朝圣之旅。

喇嘛们念诵经文的声音,轰隆作响,如同天启。在一座大殿的门口,我看见一字排开磕长头的信众。石头地面被他们套在双手上的木块,磨出了光滑又深刻的痕迹。10万个长头,一下一下……我真的很难想象,他们在用什么样的毅力去坚持这件事。我也有点不懂,他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呢?到今天,其实我也不太懂。但是,我好像也在慢慢懂得,生命中很多事情,或许也就根本不需要知道“原因”。只要它,摆在了你的面前,好好去做,就是了。

片中,扎扎的父亲,一直在追问:“老天是不是有时候不公平?我的爷爷什么坏事没做过,我的父亲也没做过坏事,我也没做过坏事,为什么这些事发生在我身上?”他无法理解,本来欢欢喜喜盖房子,为什么会发生那件意外,导致两个工人死去两个工人受伤。为了赔偿伤亡者的家属,他欠下了20多万元的债务,有些一蹶不振,赋闲在家。他的生命,在出发朝圣之前,是卡住了的。他在这条路上,其实一只在追问因果,追问命运。

“为什么?!”是人探索自己的起点。

就如同,书写这件事,我一早就知道,就是我在纸上追问我的命运,追问何为因何为果。我是在纸上,做一趟灵魂的朝圣。

曾经有人问我,你为什么一直一直在写,到底你获得了什么?我回答说:好像在纸上磕长头,一个字一个字地修行,在过程中,似乎慢慢把自己写明白了。明白了一切有因有果,明白了为什么那时候活成那样。懂得了过去,于是,我就知道,接下来该如何活。这在纸上行过的每一步,都是修行。生命中的每一刻,也都是修行。去做就是了,去活就是了,尽心尽力就是了。

拿写文章这件事说,当你想写的时候就写。你当它是一种生命的召唤也好,是过日子的本分也好,想写的时候,就好好写呗。我的健身私教,常常对我喊话“动念合一,动念合一,动念合一”。我心想,这不就是禅修了嘛,这不就是临在了嘛。

磕长头的朝圣之旅,或许也是这样:意义并不在远方,而是在动念合一的每一个当下。

片中的朝圣队伍走到某个村庄,遇到一位老爷爷。老爷爷不断叮咛,走的步子不要太多了,你诵什么经就怎么走,喇嘛告诉你走几步就走几步。磕头的时候,额头一定要碰到地面,碰不到地的,不算。心要诚,心要装下众生的平安健康。每一步都算数,所以,每一步都要用心去走。你有朝圣的目的地,但它又不在远方的拉萨或刚仁波齐。它就在你每一步每一步的路上。真正的朝圣,是在去远方的路上,回到自己心里面的家。你要朝拜的圣殿或神山,就在你心尖尖上伫立。每时每刻,它都在,须臾不曾远离。

冈仁波齐观后感3

位于昆仑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之间的冈仁波齐山,又叫须弥山,是藏传佛教的四大神山之一,也是世界公认的神山,同时被中国西藏雍仲苯教、印度教、藏传佛教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冈仁波齐峰经常是白云缭绕,当地人认为,如果能看到峰顶是件很有福气的事情,因此每年都会有数以万计的人踏上这条求福之路。电影《冈仁波齐》就是张扬导演用镜头讲述的一个关于朝圣的故事。

普拉村村民尼玛扎堆在父亲去世后决定完成父亲的遗愿,带着叔叔去拉萨和神山冈仁波齐朝圣。当他在家庭聚会时说出这个决定时大家平静接受的态度和闻讯赶来要求同往的村民,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此时影片刚刚开始,作为观众的我还在努力捋清关系的状态中,影片中的人们不管是青壮年还是妇孺就给我一种强烈的信号——我要去!且不说此去路途艰难,就是这些“朝圣者”让大家看了都不禁说一声:悬乎!他们中有即将临盆的孕妇、家徒四壁的屠夫、自幼残疾的少年……但是,他们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故事,也怀揣着各自的希望,为了去冈仁波齐,这支十一人的队伍踏上了历时一年,长达20xx多公里的朝圣之路……

一辆拖拉机充当脚力用来运装备和物资,没有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的仪式,镜头就突然切换成男女老少匍匐在地,磕起长头,朝圣之路就这样开始了。而未来20xx多公里的每一步路,他们都要这样走过,几步一叩首,五体投地,没有人监督,但每一个人动作之规范之卖力是难 ……此处隐藏2024个字……不仅仅是克服各种险情的发生,更是对于自己身体的挑战。但是如果你去了,我想他们在以后的日子更会一往无前,一直开心健康。

有信仰的人,不会去干坏事;

有信仰的人,但也会变得顽固。

为了能够去朝圣,他们可以舍弃一切外在的东西,求家人幸福安康,更求众生幸福。这也是我真正通过电影知道了朝圣在我国藏族地区又称为磕长头。一边念六字真言,一边双手合十,高举过头,然后行一步;双手继续合十,移至面前,再行一步;双手合十移至胸前,迈第三步时,双手自胸前移开,与地面平行前身,掌心朝下俯地,膝盖先着地,后全身俯地,额头轻叩地面。再站起,重新开始复前,该过程中,口与手并用六字真言诵念之声连续不断。不得不说,有信仰的人值得敬佩;不得不说,信仰的力量真伟大。这要是换做没有信仰的人可能走一半或者一个周就不能继续走了。

我想起了之前大傻子跟我说过用石头搭一个塔,能把最上边的石头放下去不掉就可以许愿,并且愿望成真。大傻子,我跟你说这东西叫做玛尼堆,藏语称“朵帮”,就是垒起来的石头之意。“朵帮”又分为两种类型:“阻秽禳灾朵帮”和“镇邪朵帮”。在西藏各地的山间、路口、湖边、江畔,几乎都可以看到一座座以石块和石板垒成的祭坛。有机会我自己也尝试搭一个,然后许一个大大的愿望,希望大傻子永远健康开心,嗯,我会帮你许愿的。

在朝圣的路上,不可避免的就是各种险情的发生,有向下滑落的石子,有路面积水,更有可能发生车祸。但是当遇到各种险情的时候,他们选择的不是逃避而是迎难而上,因为没有什么事情是比朝圣更神圣的事情。

但是更让我深有感触的是中间穿过拉萨的时候,他们和游人的对比,让我对他们的`敬佩之情达到了最高,那种不在乎世俗的眼光,那种没有游人的匆忙,试问现在的我们又有多少人能够在五彩缤纷世界里不迷失自己,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心静如水,我想应该很少很少吧!因为他们一生只做一件事――朝圣。

有信仰的人,令人敬佩。

冈仁波齐观后感7

电影讲述了 十一位普通藏民去拉萨和神山冈仁波齐朝圣的故事。他们历时一年,从芒康小镇一路向着西边,经过拉萨再到冈仁波齐,用磕长头的最虔诚姿势走完了2500公里的朝圣之路。

这十一位朝圣者,都是家庭贫困的藏民,去朝圣的原因也各有不同,有带叔叔了却心愿的,有因做了屠夫想赎罪的,也有因家庭变故而去求福的,他们中有饱经沧桑已经72岁的老人杨培,有成熟稳重的48岁掌舵人尼玛扎堆,有23岁怀孕半年的次仁曲珍,还有天真可爱才满9岁的小女孩扎西措姆,他们有着不同的目的和个体差异,但却怀着一致的虔诚与毅力。一路上,他们经历着各种各样的艰辛和考验,恶劣的天气、简陋的食宿、磕长头的艰辛、半路生下孩子、猝不及防的车祸、历经千辛万苦到了拉萨却发现没了去冈仁波齐的盘缠、到了冈仁波齐脚下杨培在睡梦中离世……

这些艰辛和意外,任何一个都可能让我们这些藏区以外的人们轻易就放弃进藏的努力,但是他们却没有,面对艰难与困苦,他们坦然相对;面对灾难和意外,他们绝不退缩,当我们这些乘坐飞机、火车和汽车等现代化交通工具进藏的人还在不停地抱怨进藏的辛苦时,他们却用最坚定的身影一步一步磕着长头完成了他们梦寐以求的朝圣之旅。

影片中有几个情节让我非常感动:他们一路省吃俭用却还热情地招呼路上相遇的朝圣者,将所剩不多的食品分给他人;当他们被一个好心老人留宿时,他们主动帮老人干农活来回报老人;当装载 便留在拉萨打零工,等赚够了去冈仁波齐的费用再出发。

似乎没有任何困难能够阻挡他们朝圣的步伐,三步一磕的艰辛、餐风宿露的窘迫,让他们一行人看起来格外的凄凉、憔悴和肮脏,但他们却有着最坚定的信仰以及最干净的灵魂,藏区之外的人们或许很难理解和认同藏民们的这种信仰,甚至有不少人质疑他们用一年时间徒步2500公里去朝圣的意义何在?也许在凡人眼里,与其耗尽一年时间辛苦朝圣不如去努力赚钱——在他们看来,后者更现实也更迫切。

通过《冈仁波齐》这部纪录片的展现,我被深深地震撼到了,我知道藏民们的信仰有多坚定,但我并不知道这种坚定还能以如此淡定从容的姿势来展现。

感谢那些朝圣的背影,是他们的平静和坚定,才让那片神奇的雪域高原身处浮躁喧闹的花花世界包围之中,却依然得以保存住最湛蓝的天空、最清澈的湖水以及最坚定的信仰和最纯洁的灵魂。

冈仁波齐观后感8

何谓信仰?

信仰的极致,是一种心无旁骛的心灵极简,虔诚的体现,不会有太多花哨的繁复。往往感人至深的,是纯朴而持久的坚持,亦如我们会被匍匐前行风餐露宿,风雨无阻的朝圣人群所感动一般。

三步一叩首的前行,身与心的合一,路在脚下。如此的坚持,如此的锲而不舍,如此无所畏惧。

信仰的力量,最大化会体现在无私无我之中。

忘记路途遥远,只是用简单的身心合一,去缩减与目的地的差距,风尘仆仆之中,我们或许窥见了生命的意义所在,不为此生,却为来世。

在朝圣者的面庞前,或许更多是满身泥泞或蓬头垢面。但是那一双双坚毅而炯炯有神的眸子中,让人莫名的感动和心生敬畏。

影片用作片名的冈仁波齐或许透露出某种玄思与启迪:信仰,就是像冈仁波齐一样的一个目的地;怀抱着对这个我们信其为神圣的目的地的执着信念,一路前行,就是信仰所能给予我们的全部力量和意义。

信仰的力量,信仰是一个人的精神内核,是支撑人坚定走下去的动力源泉。

西藏自治区西南部普兰县北部。冈仁波齐峰是中国冈底斯山脉主峰,中国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山顶高度海拔6721米,是冈底斯山脉第二高峰。藏语意为神灵之山。

神山神秘之处,山的向阳面,不知缘何,终年积雪不化,白雪皑皑;而神山之背面,巍峨挺拔的神山既有气势雄峻之处,又有幽静肃穆之所,被众多的奇峰环抱,更有那奇妙的岩石、峡谷、灌木古柏、洁泉清流。

冈仁波齐峰经常被白云缭绕,很难目睹其真容,峰顶终年积雪,威凛万峰之上,极具视觉和心灵震撼力。

多种教派共同奉冈仁波齐峰为世界的中心,每年都有很多信徒前来朝拜,他们沿着固定的转山路线,徒步行走约71公里,很信徒日夜兼程、风雨无阻,凭着心中的信念,征服一个个陡坡,一座座险峰。

信仰的极致,是一种心无旁骛的心灵极简,虔诚的体现,不会有太多花哨的繁复。往往感人至深的,是纯朴而持久的坚持。

在朝圣者的面庞前,或许更多是满身泥泞或蓬头垢面。但是那一双双坚毅而炯炯有神的眸子中,让人莫名的感动和心生敬畏。

信徒不远千里,历尽辛苦来到这里,沿途磕头祈祷,绕山拜罢之后,才算功德圆满。

对西藏的信仰崇拜,似乎已经形成某种概念化的印象或思维定式。

信仰是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大气凛然,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自在洒脱,是粉身粹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视死如归,还是朝闻道,夕死可矣的迫切,还是地动山摇,我自岿然不动的坚定。信仰之于人,人人有异,各个不同,信仰在心底开花,在灵魂升华,给予人们不断向前的力量,给予人们明灯般的指引。

信仰就是相信自己相信的东西。

《冈仁波齐观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