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时间:2024-07-04 08:23:06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能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能体会诗中作者的情感。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古诗------读正确,读出节奏

1.从叶绍翁笔下的乡愁引入学习王维笔下的乡愁

2.提出初读要求:读四遍。前两遍把诗中的每一个字读准, 把诗读正确;后两遍注意诗中的停顿,读出诗的节奏。

3.学生自由读诗。老师巡视。

4.(课件出示古诗)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是否把字音 读准了。

5.齐读生字较多的两句诗。

6.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是否读的有板有眼。

7.齐读古诗。

二.再读古诗------读出诗味

1.古诗读正确,读出节奏还不够,还应读出诗味。老师对比读“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句,具体告诉学生什么是诗味。

2.学生自由读。

3.指名读。

4.齐读。

三.细读古诗------读懂诗意,走近诗人

1.谈谈读诗后诗留给自己的印象。

2.带着诗人的思乡之情读古诗。

3.诗人为什么这样的想家?这首诗讲了什么呢?仔细读古诗及诗下面的注释,努力把诗意读懂。

4.学生自己读诗学诗。

5.老师提两个问题检查读书效果:(1)诗人身在何方?(2)诗人心在何方?

6.(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王维 身在他乡 心在家乡”)这种远离家乡却思念亲人的孤独感能体会得到吗?

7.带着诗人的孤独读古诗。(配《二泉映月》)

8.老师配乐读。

四.品读古诗------读出情意,走进诗人

1.(课件出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在心里反复地读这两句诗,闭眼想想: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一天王维是如何度过的?

2.指名说说。

3.(课件出示“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边读边想: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一天王维的家乡是一番怎样的情景?

4.指名说说。

5.这样热闹的场面里没有王维,王维只有————(学生读)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幸福的场面里没有王维,王维只有---------(学生读)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6.这时,你们应该问问王维!你最想问他什么呢?

7.介绍诗作的背景。

8.齐读全诗。

五.诗外读诗------超越诗人

1.孤独、思乡的情愫似乎一直伴随着王维,后来他又写过这样的诗句:(课件出示)“君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读读,说说大意。

2.(课件出示)“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读读,说说大意。

3.每当王维想家时,他就倍感孤独,每当孤独时,他又特别想家。这种相思的潮水挡也挡不住,就化成了这首流传千古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齐读古诗。(配乐《牵挂》)

5.王维的心情就是众多远离家乡的人的心情。在《牵挂》的歌声中静静地结束这一课。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2

课时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4、想象画面,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反复吟诵,想象画面,感受诗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身在他乡,在重阳节时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重阳节与王维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开始,激情导入

1、以连线的方式出现节日、日期和习俗。

2.每当佳节来临,我们总会和自己的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可唐朝著名的诗人王维,却在重阳佳节的时候,还孤独地在他乡苦读。此时,看着别人携老扶幼、开开心心地过节时,于是诗人就用手中的笔来表达心中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今天让我们细细地来品味这首王维的思亲名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板书齐读课题。

二、紧扣诗眼,从“忆”出发

1、师:读一读诗题,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诗人在重阳节的时候思念起了家乡的亲人。

2、请再读题目,想一想,哪个字写出了诗人离开亲人的那种思念?

生:(忆)

3、师:怎样记住“忆”?竖心旁表示什么?

回忆源于内心,回忆往事,免不了融入个人的情感。诗人在重阳节回忆起亲人,会有着怎样的情感呢?

三、读顺诗文,感悟诗境

1.今天就让我们乘坐历史的列车,跨越时空,一起走进王维少年时的心境。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自由读诗三遍,要把诗读通顺,把字读正确,尤其注意生字的读音。

2、同桌互读,给出评价,交流识字方法,同时在自己没有读懂的字词做上记号。

3、结合课文下面的注解,由字及词,解决“不懂”。

4、重点指导:

(1)“异”——“异乡”“异客”

推荐识字方法:与形近字“导”区别

学生口头组词:异国、异地……

师:什么叫“异国”?(其他的国家)那“异乡”“异客”是什么意思?

(2)“插”——“遍插”

师范写,引导学生注意右半边的笔顺。

师:“遍插”到底插哪儿呢?(佩带于臂,或挂在腰上,还可以插在头上。课件出示。茱萸:一种有浓烈香味的植物。古时候有这样一种习俗,就是在重阳节这天,大家在头上插上茱萸,登上高处,据说可以辟邪,消灾。)

5、师:再读古诗,借助书上的注释和大家讨论后形成的注释,自己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

四、想象画面,由“意”入心

(一)想象“独”,体会“思亲”

1、师:读一读,想一想:诗中第一行,短短的七个字,却出现了两个“异”字,你感受到什么?

生:“孤独”

师:回答的真棒。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当时的唐朝首都长安,走近王维当年的生活,感受诗人的内心世界。(课件出示)

走在大街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而他感到

路过大院时,亲朋相聚,举杯痛饮,而他感到

出门远游中,携老扶幼,欢声笑语,而他感到

……此处隐藏25291个字……别)

2、再读古诗,想一想,谁送谁,谁别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有谁知道李白是谁、汪伦是谁吗?

学生介绍有关背景。

教师过渡,他们一个是大名鼎鼎的诗人,一个是普普通通的村民,他们之间是怎以联系起来的呢?(学生说故事)

4、是啊,天下没有散的筵席,再好的朋友也要分别,同学们再读一读诗句,看看分别时的情景怎能样?

5、自读,说诗意。

你认为哪一句还可以怎么说?(修正诗意、注意关键字词)

6、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学生质疑)

(根据学生质疑情况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意)

朗读。

7、小结:这首诗是以歌声来送别朋友,其实古时候还有许多诗,我们看一下,古人还会以什么来送别朋友?

拓展课外知识

三、带读古诗:

1、出示以下三首诗,引导学生自读理解,古人又是以什么来送别朋友的呢?

2、朗读、小结:无论以什么送别,都有可以概括为以“真心”送别。

四、课外练习:

收集送别诗,举行一次吟诗会。

主板书:

赠汪伦

李白深情厚谊汪伦

踏歌声

辅板书:歌声

语言

以目光送别

第三课时

上课时间:

教学过程

巩固旧知

激发学生的兴趣

交给学生方法

巩固

一、复习巩固

1、指名背诵古诗;

2、男女比一比,看看谁背得好。

3、齐背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读一读

dúyìjiāqīnwāngchéng

独异佳亲汪 乘

féngdēngchālúnyùtàtán

逢 登插伦欲踏潭

(1)拼读

(2)开火车读

(3)记第二排二类字

2、归类学一类生字生字

左右结构:独、佳、汪

上下结构:异、亲

独体结构:乘

3、你早就认识哪个字?你会写吗?请你教小朋友写。

(重点)笔顺:

乘——

佳——

4、理解字意:组词

独:独自、单独、孤独、独一无二

佳:佳节、佳人、最佳、

汪:水汪汪、汪洋、泪汪汪、一汪水

异:奇异、异地、异味、惊异

亲:亲人、亲手、亲笔信、亲密

乘:乘法、乘除、乘数、乘车、、

5、书写:

(1)你有要提醒小朋友的地方吗?

乘字一共有10画

异字上面要封口

(2)注意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写字的规律:上紧下松、左紧右松

(4)学生描红

三、作业:

1、把今天所学的字听写一遍。

2、书98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14

【教学目的】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夜书所见》

一、导入新课

1、简介作者。

2、解题:从古诗的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如:可以知道是写作者在晚上的所见所闻。

二、初知诗意

1、自主学习,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古诗读通、读准确。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着听,互相评议,相互指正。

3、指名读古诗,正音。

三、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结合图意,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划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2、全班交流,理解诗意:

⑴ 小组汇报读懂的地方: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诗意,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⑵ 交流不懂的地方: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

3、诵读全诗:

自由读─—赛读─—评读─—齐读

4、练习背诵。

四、指导写字“促、深”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15

教学目的

1。复习前两首古诗,能背诵并默写。

2。学习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理解诗句的意思,边读边想象,领会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思念家乡亲人的思想感情。

3。有语气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2。难点: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上节课学的两首古诗。

1.指名背诵《望庐山瀑布》、《山行》,说说诗的意思。

2。默写两首古诗,纠正错字。

二、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引入,激发学习兴趣: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两首写景古诗,表达了作者赞美大自然的感情。你们听,教师所背诵的下面这首诗,与前两首有什么不同?

(师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感情比前两首深沉,是写思念亲人的诗歌)

2.下面,我们就自己试着学习这首古诗,看看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学生自学)

3.你想向同学们介绍什么?(学生根据诗意,自由介绍诗意或有语气地朗读。)

(1)作者:王维。唐代著名诗人,九岁就以文才出名,写此诗时年仅17岁。(还可让学生多做些介绍。)

(2)题目:九九重阳节思念远在山东的兄弟。

(3)第一句;独自一人在他乡做客,每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亲人。

导:从哪个词看出作者是独自一人?(板书:孤独、孤单)

从哪个词看出作者是加倍地思念亲人?(板书:加倍、更加)

导:为什么每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亲?

(自己孤身在外,每逢过节时,看到别人全家欢聚一堂皇,就感到孤单寂寞,因此,比平时更加思念亲人。)

(4)第二句:今天是重阳节,我想到了远在家乡的兄弟们登高插茱萸时少了我,一定很难过的。

(5)有语气地朗读。配乐朗读。

4.配乐背古诗。

5.十七岁的王维为什么远离家乡?过重阳节时,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展开想象,把这首诗编成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学生思考后交流。推优给全班同学讲。(表扬学生的独特想象。)

三、阅读推荐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杜牧的《江南春》、李白的《山中问答》、苏轼的《惠崇》、朱熹的《观书有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