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顺畅翻译全文,并能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评价人物,领悟故事情节所包含的积极意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领悟诚信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
【教学难点】
1.个别重点词句的翻译。
2.本故事所包含的诚信道理在今天市场经济社会中的意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及作品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二、朗读
1.放录音(或师范读)。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师正音,辨形。
三、质疑讨论活动(师预先准备,与学生的质疑相结合)
1.四人小组结合课文注译进行翻译,并派代表向其它小组质疑。
2.师明确这则译文及重点词。
3.友人末到,陈大丘就独自走了。你是陈大丘,你会怎么做?
(可以选择陈大丘那样“舍去”,因为友人不守时,也可以选择再等等或打电话问明情况,表现你的态度)。
4.哪些言行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当父母问年仅七岁的元方“尊君在下”,元方不是简单的回答“已去”,而是详细地回答“待君久不至,已去”。当友人怒斥其父“非人哉,与人其行,相委而去”时。元方义正严辞地进行驳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些都表现了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5.如何看待元方这个“时年七岁”的孩子?
(人物形象往往通过语言,行动的描写地表现。元方驳斥“友人”并“入门不顾”,可见他对无信无礼之人的态度。由此可见,从小就做一个守时守信有礼的人)
6.“友人渐,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 (如答失礼,理由可参考:元方批评友人无理,自己更应做到有礼——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是有错,也应以礼待之。如答不失礼,理由可参考:友人失约在先,是无信;友人骂元方之父,是无礼;对七岁的孩子不应求全责备)
7.假如第二天陈大丘与友人见面,请设想一下,他们俩各自能说些什么?(开放性试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做答,言之成理即可)
针对上述问题及质疑采用多形式解答:问题1、2由四人小组解答:问题3、4、8师指导生解答。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 能准确识别并翻译文言文中的省略句。
2. 能用现代文翻译全文。
3. 通过朗读、讨论等说出文中儿童所具有的品质。
4. 学习古代少年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
1. 用现代文翻译全文。
2.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他们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难点:
能准确识别并翻译文言文中的省略句。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孔融让梨的故事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是非常熟悉的。(请一位学生讲故事)
这个故事中的孔融留给我们最深的印象就是很懂事,四岁的他就已经知道人与人交往要学会谦让,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他的家乡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一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和他交个朋友。课本翻开至《陈太丘与友期》。
二、整体感知
1. 范读:注意字词的读音和语句的停顿。
2. 请学生自己找出本文应注意的字词:舍(she) 不(fou)
3. 学生自由朗读
4. 齐读
三、疏通文意
1. 刚才同学们在老师范读的基础上进行了朗读,但是对于有的语句的停顿,可能同学们还有疑问,为什么在这里要断句呢?这就需要对文意有比较深入的理解,下面,我给大家几分钟时间,小组内的同学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小组内四人讨论合作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记下来。
2. 质疑(关于字词句)
【明确】期日中:约定; 太丘舍去:离开(区分古今异义); 过中不至:到; 去后乃至:才; 相委而去:丢下、舍弃; 下车引之:拉;
君、家君、尊君
3. 文言文语言的特点之一就是比较简洁,正因为如此,有的内容因为与上文重复,作者就会将其省略,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文言文初学者,像我们各位同学,带来一些阅读困难,所以我们要学会在翻译之前将省略的部分补充出来。我们试着将下面这个句子补充完整: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太丘)去后(友)乃至。
4. 这句话只是一个例子,文中还有几处省略的地方,请同学们拿起笔,将本文中你认为是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屏幕显示答案)
5. 关于文章字、词、句的难点我们大体已经梳理了一遍,有没有同学可以给我们把这篇文章大意的大意概述出来。
6. 文章的意思理解了,我相信同学们的朗读肯定会有所进步,我们再把文章齐读一遍。
四、讨论探究:
1. 在前面,同学们就文章的语句理解提出了许多问题,现在,我们文章已经理解了,现在同学们有没有什么新的疑问呢?比方说,在人物刻画、语言处理、主题思想、材料安排上有没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和同学们一起探讨的呢?
2. 那么,我这里有几个问题,希望大家动动脑筋。文章一共提到几个人?(3个)主要人物有几个?(2个)陈太丘既然不是主要人物,那么文章第一句能否省略?(不能,是起因)
3. 对文章的两个主要人物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的?(语言、神态)
同学们应该知道人物语言是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我们一起把这段对话朗读一遍,看看 ……此处隐藏17321个字……疑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提升能力,陶冶情操。但是在长期老师负责提问、学生负责回答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堂上不习惯提问,不善于提问,难以提出契合文本的问题,难以提出有价值有深度的问题,这是本节课中老师一个难以把握的问题,所以必须在方法指导上,气氛渲染上下点心思,不然一堂课容易信马由缰,学生不知所学(常说的叫失败的课)。但我以为课堂应该是学生思维的碰撞,学生的学才是最主要的,我们教师教学的起点应是学生的心灵,过多的预设和框框必然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束缚学生的个性,与其上一堂步步为营、逻辑严密、思维严谨的课,不如上一堂可以让学生自由思维,能产生不少问题的课。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15【教学目的】
1、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学习和积累文言词语。
3、分析人物的言行。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请翻开书P132。
2、昨天,老师布置大家预习了,并搜集作者的相关资料,现在谁来用游戏的方式给我们介绍一下?能把作者的这些资料做成一张卡片吗?
3、作家知识卡片。
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雅好文学,招纳贤士,并组织文人编著我国古代的笔记小说《世说新语》。全书分德行、言语、文学、方正等共36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被鲁迅评为“一部名士底教科书”;“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
4、这篇文章的学习要求是六个字:“诵读,积累,运用。”
二、诵读
1、能齐读一遍吗?那就让我感受一下同学们是怎样度课文的。
2、本文在《世说新语》被编入“方正”门。“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这是一种好品质。课文主要通过陈元方与客人的对话,告诉我们要诚信知礼。因此,我们要将文中人物的感情读出来。那么如何读出这种感情呢?抓住“语气,语调”。第一步先通过把握句子的停顿来读出语气语调。那起笔来,听录音,做上记号。
3、试齐读一遍。(提示速度要慢,要若无旁人的朗读)
4、如果是这样的文章,你们能准确断句吗?出示无标点的课文。点名再读。
5、光读出节奏还远远不够,我们更要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⑴ 客人的两处语言应该分别用怎样的语气读?(提示关键的语气词:不、哉)
一处:询问,很客气。 二处:愤怒,音调很高。
⑵ 元方会用怎样的语气说话呢?(提示关键词:信、礼)
一处:有礼貌,客气的说。 二处:声调不高,但义正辞严。
⑶ 男女生对话。男生客人,女生元方。
6、第三步学习什么呢?根据上下文读补出文章的省略成分。请看(先说第一句):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太丘)去后(友)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不至,(家君)已去。”友人便怒:“(尊君)非人哉!(尊君)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君)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君)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友)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7、下面请两位同学演读全文。读完后:很好!这使我想起一句名言:“花儿不敢开出自己的亮色,怎么能够立身于烂漫的春天呢?你们就是那美丽的花朵,敢于开放出自己的亮色!
三、积累
“诵读”就到此为止。下面是“积累”。我们先来回忆一下老师介绍的翻译古文的方法。
1、关键词积累。你能说出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吗?
⑴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⑵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⑶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⑷ 相委而去。
⑸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⑹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走进)
⑺ 尊君在不。
⑻ 待君久不至(对别人的尊称)(还学过哪些尊称──子)
⑼ 君与家君期日中
2、第二步是“辨析积累”。这是你们的活动了,怎么辨析呢?文言中有很多的词是反复的用,有时表现为“同形不同意义”,这叫做“一词多义”。下面你们就做这样的活动,结合5、10、20课,每个人找一组这样的词。如:“对子骂父”、“子曰”的两个“子”,一个是“儿子”,一个是“先生”。找到后写在书上P132课文的下方。开始。
用这种方法可以找出很多组词义不同的词。它的方法是两两相比,甚至更多。当然也可以找出词义相同的词。
3、翻译积累。对着课文用说话的方式将课文译成现代文。(开火车)(可略)
4、探究积累:
⑴ 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
不同意。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
同意。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人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人的“小辫子”不放。
⑵ 在“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中陈元方反驳友人的话妙在何处?由此可以看出陈元方是个什么样的人?
妙在抓住“信”和“礼”进行反驳。首先指出“友人”失约在先,是不守信用,其次指出友人不知反省,反而出言不逊,恶意攻讦(jié),是没有礼貌。针锋相对,言简意赅,不失身份,由此可以看出,陈元方是个聪敏,机智,善辩,懂得维护家人尊严,懂得为人之道。
四、运用
约不可失
魏文侯⑴与虞人⑵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⑶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⑷之。
────────
【注解】
⑴ 魏文侯:战国是魏国国君。
⑵ 虞人:掌管山泽的官。
⑶ 焉:哪里。
⑷ 罢:停止,取消。
1、解释加点的词含义:
⑴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⑵ 是日,饮酒乐,天雨
⑶ 乃往,身自罢之
⑷ 岂可不一会期哉?
2、与“身子罢之”中的“之”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友人惭,下车引之 B、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C、邑八景之一也 D、学而时习之
3、这则小故事中,魏文侯表现出来的_________的品德至今还值得我们学习。
(言而有信 讲信用)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从“诵读,积累,运用”三个方面进行体味与研讨学习了《陈太丘与友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