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4-10-19 08:23:13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5篇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5篇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此时此刻需要为接下来的工作做一个详细的计划了。计划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七单元“加与减(三)”。在这些单元的学习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第六单元“购物”。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结合购物情境进行简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能估测和使用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通过大量“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并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统计”。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伴进行交流。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即“我和小树一起长”“小小运动会”“今天我当家”,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动手做,小调查等活动,旨在对某一知识进行实际应用。在从事这些活动中,学生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全册教学建议:

(一)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数学学习非常重要。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教师首先应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学生回答得对与错或语文是否完整,老师可以延缓评价,要多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老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特别注意的是不宜用统一的、程式化的语言来训练学生,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老师要让每个学生首先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数学。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老师不要急于求成,对学生过早提出统一的、硬性的要求,而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例如,在实践活动“小小运动会”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设计成一个童话故事,在讲故事的进程中自然引入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表演;还可以结合学校的运动会,鼓励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三)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设立了“问题银行”等栏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即使有的问题当时不能解决,可以放在“问题银行”以后解决。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本班同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六、课时安排:

1、生活中数——5课时

2、观察与测量——4课时

3、加与减(一)——10课时

4、我和小树一起长——1课时

5、有趣的图形——8课时

6、整理与复习(一)——1课时

7、加与减(二)——15课时

8、小小运动会——1课时

9、购物——5课时

10、加与减(三)——6课时

11、今天我当家——1课时

12、统计——3课时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2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一年级3人,有一人住宿,男生2人,女生1人,有一名眼睛视力差,黑板上的字看不清。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兴趣,能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 ……此处隐藏21235个字……

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天真可爱,活泼好动,对新学校、新同学、新教师等都充满好奇,充满憧憬,从幼儿园的“游戏为主”到小学生的“学习为主”;从“无规矩”到“遵规矩”;从“无知”到“懵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许多方面都是需要孩子在近期必须学会的,我们教师从入学第一天就开始做这样的训练工作,看起来一个简单的口令,一个简单的话语,一个简单的动作,但想要孩子们做到整齐划一是多么的不容易,任重而道远。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够熟练的数出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并能认、读、写10以内各数。初步明白加减法的含义、名称,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减法;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明白这些图形的特征和名称,并能进行识别。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三、教材分析

根据《标准》调整了教学资料,为学生学习数学供给了更丰富的知识。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活动资料和学习素材。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构成数的概念,到达计算熟练。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数感。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我认为适宜的方法进行计算。安排“用数学”的资料,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本事。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措施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的常规的培养和训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从摆放学习用品起,怎样听讲、怎样书写、怎样记作业,以及的简单的检验作业的方法等都是学习习惯的资料。课堂上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我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经过本学期的学习,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以后的学习中仍应充分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将这一目标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2、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要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要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自我去探索数学,独立思考,并会产生与同伴交流的愿望,到达获得知识、发展本事的目的。

3、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供给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忙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求难、求广,应当研究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供给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获得信息,加深知识的理解。

4、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投影片等教学辅助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供给了方便,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5

一、教材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减法、认识图形、认数、加法和减法(一)、认识人民币、加法和减法(二)、统计、数学实践活动、期末复习。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并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认识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口算和笔算的方法,能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2、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直观认识常见的简单的平面图形。

3、结合具体的情境,会分类整理数据,填写简单的统计表。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数过程中初步发展思维能力。如认识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时,学习从具体现象中概括数学规律;在数学数的组成与比较大小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在整理数的顺序时发现百数表的一些规律等。

2、在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方法时,能注意到方法的合理和灵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算法多样化的交流中,初步培养思维的敏捷和灵活。

3、在直观认识平面图形的过程中,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初步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对运用的方法和获得结果的合理性能进行初步的判断。

(三)解决问题方面:

1、会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并会简单的交流。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并能运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观察、发现、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

2、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在数学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