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教学反思

时间:2024-03-02 23:34:44
搭石教学反思

搭石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搭石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搭石教学反思1

【教材分析】

《搭石》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从“老人修搭石”、“一行人走搭石”、“两人面对面走搭石”和“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等平凡的乡村生活场景着笔,表现了搭石上“看得见的美”和“看不见的美”。本课教学尝试,以教材为依托,以习得方法为重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整体感知:习得方法,举一反三。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第二学段的重点训练目标,然而,日常教学中,教师却往往忽视这一环节,或是不分文体、不分内容地泛泛而问:“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导致学生不着边际地乱说一气或随意拼凑课文内容。

【片断回放】

师:知道了什么是搭石。我们来看,课文围绕搭石写了那几个生活场景?

生: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

师:你找到了这个场景。(板书: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

生:年轻人背老人走搭石

师:还有年轻人背老人走搭石的场景。(板书:年轻人背老人走搭石)

生:一个人跟着一个人走搭石

师:一个人跟着一个人,用文中的一个词说,那叫——

生:一行人

师:对(板书:一行人走搭石)

生:还有修搭石

师:要注意把话说完整,把意思说明白。

生:老人修搭石

师:(板书:老人修搭石)看着板书,说一说课文写了什么?

生:课文主要围绕“家乡的搭石”写了老人摆搭石、一行人走搭石、两人面对面走搭石和年轻人背老人走搭石的场景。

小结:对于篇幅较长、内容相对分散的文章,可以用这种“分开加标题,再把标题连起来说一说”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

【教学反思】

该片断是检查完预习之后,切入文本品读之前的整体感知环节。既概括出了文章的四个场景,从整体上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指导了这种分段加标题的概括方法。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学生习得了整体感知此类文章内容的方法,收到了举一反三,通晓一类的效果。教学有实效性。

二、词语教学:词语世界,别样精彩。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是第二学段阅读目标中的重要一环。词的教学在整个阅读教学中,承担着奠基石的职责,要入情地朗读课文,离不开字词教学,要透彻地感悟课文,更离不开字词教学。但在日常教学中,词语教学往往“蜻蜒点水”,流于形式。

【片断回放】

生:我从“协调有序”这个词读出了美。他们走得很有顺序。

师:能试着结合文中的句子来理解吗?

生:“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这样的动作就是协调有序。

师: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有没有人踩脚,有没有人跌进水里?

生:没有

师:有没有人跌进水里?

生:没有

师:这样的有序,这样的默契,这样的动作就叫——

生:协调有序

师:联系上下文就读懂了这个词。还有谁从其他的词句读出了美丽的风景?

生:“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两个词,让我感觉到水一荡漾一荡漾的,人的影子在水面上倒映着。

师:这是你的想象,非常棒。大家看,生字“绰”字,老师在字典中找到了它的三种解释。(出示:“绰”的意思选项)看一看,在人影绰绰一词中,应该是第几种意思?

生:第二种,指人的影子姿态柔美。

师:同学们,这两个词就是一幅画。轻轻地读,展开你的想象,你的脑海中就会出现一幅美丽的画面。

生:我觉得是:那水非常非常的清,微风刮过水面,有一点点波浪,人的影子倒影在水里。

师:那多美呀。微风拂过水面更恰当一些,是吗?

生:清澈的水上漾起了粼粼的波纹,人的倒影随着波纹一动一动的,像跳起了柔美的舞蹈。

师:多么美丽的画面,带着你的想象读读这个句子。

生:(配乐朗读)

师:大家一起走进这如诗如画的风景中。

生:齐声朗读

【教学反思】

“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是本段的三个关键词。引导学生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读懂乡亲们“协调有序”的动作美,既理解了词语,又训练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的能力。“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两个词语不仅具有朗读的节奏美,还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先通过查字典理解重点字“绰“,再创设情境引发学生驱遣想象,从词语中读出一幅画面,进入作者描绘的意境,并尝试描述想象到的画面,既指导了“抓关键词理解内容”的读书方法,也有效地指导了学生的朗读,同时还进行了语言表达的训练。

三、阅读教学:拓展对比,入境悟情。

节选入我们教材的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精神世界里开出的一朵花,教材编者赋予了它作为“教材”的特殊使命,但它的根依然盘曲错节的伸向作者的精神之土中。所以,我们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科书,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和文本相关的作者的其他作品是不容忽视的。

【片断回放】

师:刘章爷爷在这个山村生活了13年,曾几何时,这些事情,这些场景,在他的眼里也是那么的理所当然。可是,后来离开家乡,进入城市生活,这一幕幕在他的记忆中变得珍贵起来。(出示刘章《写搭石的前前后后》一文,指名读)

师:当我在城市的马路上看见(出示挤公共汽车的图片)这样的情景,我会想起家乡的搭石,此时浮现在我眼前的是——

生:“两个人相互谦让走搭石“的场景。(出示两人走搭石的句子,生齐读。)

师:当我在汽车上看见(出示年轻人不给老人让座的图片)这样的情景,我又会想起——

生: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出示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的句子,生齐读。)

师:我的记忆不仅于此,当我看到马路上的砖头、树枝,人们宁可绕着走,也不弯腰捡起的时候,秋凉中为大家摆搭石的老人又会在脑海中久久浮现;当看到人们无序的横穿马路时,我还会想到那一行人人协调有序走搭石的场景,踏踏的声音又在耳边响起。

师:此时此刻,搭石在你的眼中仅仅是一道有声有色的风景吗?

生:搭石上有爱心

生:搭石是有情有意的风景

生:搭石上有乡亲们的美德

……

【教学反思】

“两人面对面走搭石”和“年轻人背老人走搭石”两个场景的描写,文字朴实。在学生读懂两个场景后,补充作者刘章的《写搭石的前前后后》一文,并结 ……此处隐藏12106个字……,有的词语会让你心头轻轻一颤”的引导方式很自然地引导学生抓住“伏”和“理所当然”。从“伏”的品词到“理所当然”的过渡,又由请学生上台做“伏”的动作,说说要不要老人千恩万谢达到自然和谐的统一。我像链子般地将文中的语言点串到了一起,在我的引领下,孩子们用心地体会文本的味和美!我的一句“得到帮助的老人曾在年轻时理所当然地帮过别的老人,而帮助他人的年轻人也会在自己年老时理所当然地得到其他年轻人的帮助。”不仅让学生顺利地理解了“理所当然”这个词语,更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对学生尊敬老人,学会将心比心的思想道德教育,而这样的引导方法,又丝毫不会冲淡我们语文课中宝贵的语文味。

三、拓展延伸文本——功到自然成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教材的开放性表现在教材要和生活实践相结合,要课内外结合,要学用结合。作为教师要突破教材对学生教育的禁锢,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能成为教材的奴隶,应该做教材的主人。”因此,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很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我在创设了一定的情境后,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想象,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创造性思维,而且借助学生的想象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如最后一环节的写话训练,在感悟了三块内容描写不同的对象走搭石的情景后,学生在头脑中已通过想象储存了很多关于人们走搭石的情景画面,这时我便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激活画面,再引导想象,效果是很好的。学生也很自然地想到还有不同的人来走搭石,还有不同的走搭石的情景画面。这时,我让学生模仿课文去说去写,学生的想象思维很快被调动起来,说内心的话表内心的情自然是水到渠成。这样,语言、情境、人文内涵全都有了。

当然,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还有很多需要我们改正的地方。我更清楚新课改的探究之路还很长,如何真正落实新课改的思想,是我今后教学思考和实验的主旋律。

搭石教学反思14

《搭石》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第21课课文。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如“搭石”一般于默默无闻中凸现。

结合本课教材特点,我在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升华。倡导个性阅读,珍视独特体验。以“美”作为这篇课文的主线,贯穿课堂始终。

(一)以“寻找美”统领全文

这篇课文文字并不艰深,但其间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这正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供给了想象的空间。“请细细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文中的那些词句让你感受到美呢?”这是一个难度很大的问题,同时又是一个透过文字直抵内心的引子。学生潜心全文,完全能够得出各具个性的阅读体验。学生带着任务读课文,读书目的性自然体现,又增加了语言的积累。以“美”为切入点,带着学生走进了小村庄,开始感受“搭石”,欣赏“搭石”,寻找美的画面。学生每寻到一处美,教师就用不一样颜色的笔在黑板的石头上写上一个“美”字。

(二)、以“欣赏美”感知全文

学生在体验诉说这些美的画面时,脑际其实已经生成了丰富的人物形象,此时,教师适时地指导朗读,力求经过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强化这种细腻的情感体验。

读书是师生,尤其是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在学生对“搭石”有了必须的了解感悟后,再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进行不一样层次的读书活动,使其感悟体会“搭石”的美,欣赏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从而实现教师、学生与课本对话的目的。

心灵美、友善美、自然美、团结美、善良美、奉献美......

美是永恒的主题,学生们自读、自悟,在寻找美,欣赏美的同时,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谐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三)以“发现美”延伸课文

美无处不在,就连搭石这么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有美。作者就是从一件很小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在我们身边发生的小事中哪里也能够找到美?使学生的情感又进一步得到升华。

搭石教学反思15

《搭石》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被誉为“农民诗人”“草根诗人”的现代作家刘章的作品。本文语言质朴纯真又简约韵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而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如“搭石”一般于默默无闻中凸现。

根据学校安排,我准备参加家长走进课堂活动,我选定了《搭石》这一课,并进行了认真的备课。当我捧读课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两个人应对面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著乡村的生活气息。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一种看得见的美和看不见的美在文本中和谐共生。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课在教学时我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采取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主题,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升华。把“美”这条主线,贯穿于课堂始终。

(一)以风景为主线

这篇课文文字并不艰深,但其间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这正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供给了想象的空间。新课伊始,由课题引入什么是搭石?让学生从图文中领略出搭石的美,领略到“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并领悟到乡亲们摆搭石是为别人着想,是心灵美。然后,我请学生带着“找找人们走搭石的情景”,静静地默读课文,抓住“一群人走搭石”,“两个人应对面走搭石”和“老人与年轻人走搭石”三个板块,勾勒成三幅画面,很自然地引导学生理解搭石在作者眼里为什么是一道风景。

(二)、以欣赏为前提

读书是师生,尤其是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读“什么是搭石”那一段,我经过引读“脱鞋绾裤”让学生读出搭石为人们带来的方便。读“一群人走搭石”那段话,我经过引导学生对“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理解,引导学生诵读,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有着浓浓乡情的搭石旁边,引领学生用朗读将这完美的画面呈此刻了大家面前。而“两个人应对面走搭石”和“老人与年轻人走搭石”主要让学生抓住文本的空白点进行想象。

(三)从背景中升华

当学生经过这些画面的体会,自然地感受到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时,学习最终一段,并经过背景介绍,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搭石默默无闻的美,情感又进一步得到升华。

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在词句教学时,我不光引导学生了解意思,还提示理解方法,如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以培养学生自学本事。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基本功综合训练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关爱他人完美情感的熏陶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比如在朗读中潜移默化,在过渡语、小结语、活力语中渗透。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勤劳是美、助人是美、谦让是美、和谐是美、美就在我们的心里,只要我们奉献了爱,我们的生活就充满了美。

《搭石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