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小结与反思

时间:2024-03-18 11:30:17
教学工作小结与反思

教学工作小结与反思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指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那么应当如何写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工作小结与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工作小结与反思1

作为一名老师,上一节课难,上好一节课更难,从你走进教室的那一刻起就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意思都不能马虎,因为你的任何行为都对学生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如果只是为了上一节课而上课的话,那就太肤浅了,尤其对一些新的老师来说,要及时进行反思,每上完一节课,做一个简单的总结,这样才能取长补短,在短时间内取得更大的进步。现我就上节课杜老师的一节课做一简单总结。

教学思路:

老师上一节课,主要运用的是巴甫诺夫的学习理论,即学习是刺激与反映的连接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她也很自然的把这一理论运用其中。教学方法:

老师在一节课中运用了我国中学教学方法中常用的几种方法,如:1)讲授法即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2)谈论法又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谈论法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的能力。

4)练习法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的教学方法。教学评价:

教学准备:在上课前进行了认真的备课,观看了相关视频,与其他老师进行了商议,并且对课堂的教学时间进行了一个较好的安排。并且对课程标准进行了仔细的对照,注重讲解重点,而难点只要求做了解,重难点突出。教学过程:

在整个的教学实施过程中,老师有一些环节把握得很好。第一,很正确的运用的巴甫诺夫的学习理论,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第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第三,能够积极主动的和学生交流,讲练结合,做到了师生很好互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第四,表现的比较自信大方,语言组织较为合理,声音及表情很有感染力,语速音色均较好,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第五,教态也比较符合要求,落落大方;第六,对指导老师的意见能够虚心接受,并且能很快的运用到接下来的讲课当中。第七,能够及时观察学生的听课情况,做到及时提问。

当然,在有诸多优点的同时,还是有一些不足之处:在教学准备上,教学时间安排的较紧,计划没有实现。重难点较为模糊,思路不是很清晰。教学过程细节方面还是有些不足之处:第一,在进门的时候,过于拘谨,不够自信,低着头;第二,走上讲台后,就马上放下教案,没有和同学进行一个眼神交流,手也没有找到一个固定的位置,这样会让学生们看到你很紧张。第三,一上讲台就讲新课,没有进行适当的导入,做好上节课与本节课的衔接。第四,授课过程中有些紧张,没有灵活运用肢体语言,有些死板,写板书与讲课分离了。写板书背对着学生了。第五,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总站在讲台上。第六,授课过程中有些不自然,写字时总把粉笔拿在手里。第七,语速太快,下面学生没有时间消化与吸收。

整改措施

教学准备:仔细参照教材做教案,认真解读重难点,突出重难点,对于教学时间的安排要留有余地,缓冲的空间要大些,教学计划要落实。为此,可以对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引导。

教学过程:

一、讲课前

(一)、上课打铃后,进入教室的姿态要大方得体,要有自信,要抬头挺胸,要面带微笑,进入教室后腰环视一下课堂,和同学们有个眼神交流,切勿从门里挤进来,还低着头,学生看到后都没兴趣上这节课了。

(二)、走上讲台后,轻轻放下教案,两手固定在讲桌的某一固定位置,切勿随意晃动,或者两手搓来搓去。

(三)、上新课前,要进行适当的导入,做好上节课与本节课的衔接。说话时要有逻辑性,对自己所讲授的内容要熟记于心,眼睛不要一直盯着教案,要与学生有互动。

二、讲课中

(一)、授课过程中自信大方,要善于运用肢体语言,边说边板书,写板书时不要背对学生,要给以学生侧面,说话时要慢条斯理,别说太快,语速很重要。在教授新知识时要注意灵活运用刺激与反映的连接,一个新词至少要带领学生读三遍,别把自己所教是学生当成“天才儿童”。上课的时候要有逻辑性与层次性,要有一个线索贯穿整堂课。要想驾驭整堂课,最好就是能过脱稿,不要去看教案,把自己要讲的内容熟记于心,脱口而出最好。

(二)、尽量精简语言,最好不要让学生产生听课疲劳感,要做到语言干脆利落,语速适中,语调有高低起伏(三)、在讲课时要做到镇定自若,不写字时要注意把粉笔放在桌子上,千万不要一直拿在手里。

(四)、提问的时候,要注意用词不要说什么“有谁主动回答我的问题”“下面我来检查一下或者“下面我来提问一下”,问有谁“主动”这样会使得某些学生误以为和自己没关系,反正有主动的学生,所以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可以这样问“下面我来看看同学们对新知识掌握的如何”。问“检查、提问”,会引起部分同学恐慌。对于提问要给一个侯答的时间,这个时间不少于30秒,没有必要告诉学生时间是多久,教师心里有数即可,否则会使得学生太过紧张,老师要走在学生中间观察学生,询问学生,发现问题,不要总站在讲台上。

(五)、找学生起来回答问题时,要注意有选择性,这就要求老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叫一个积极踊跃,自信满满的学生回答问题,再找一个目光呆滞不注意听讲的学生回答一个问题,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可以把一个问题分成好几个小问题,多叫几个人来回答。回答的不对不要过分批评,提醒一下要注意听讲即可,回答对了也别说什么“回答的真好,大家鼓个掌表扬一下他”这样不好,我们要表扬的是一件事而不是表扬某一个人。

三、讲课后

课讲完了最好能够做一个小结,回顾一下本堂课所学的知识,没有十分重要事儿尽量不要拖堂,占用大家休息的时间。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仅是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掌握更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把知识很好地传授给学生,还要在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内容的把握上下苦工,即是在更高的着眼点提炼课程的内容,引导学生的思考和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及潜能;而对于课堂教学,也不仅仅是知识点的罗列,应该提倡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总结、提炼和升华。

教学工作小结与反思2

让 学生自主学习是课程改革的主旋律,“以学生为主体”是当代教学的基本思想。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改为主动,是终身学习的基础。我认为,数学预习有以下四个优点:

一、利于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自学课本时,学生由于认知能力的局限,往往不能很到位的理解某些知识,只是有一些模糊的认识,让学生大胆提出不懂的问题。尽管在老师看来非常简单,但这些问题是学生思考后的'思维断点。由于学生间存在较大差异,有的问题具有思考的价值,有的甚至幼稚,我们重在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长此以往,水滴穿石,学生提出的问题肯定越来越精彩。

二、利于突出重点,提高教学效率。

经过预习后,有些简单的问题学生自己可以解决,教师没有必要在课堂上设置情境让学生解决。在单位时间内,解决三个问题与解决两个问题,哪个更有效率?不言而喻。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对自己疑惑的问题肯定会倍加关注。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的“模糊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究和澄清,鼓励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得。经教师的点拨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对教师来说,间接实施了因材施教。对学生来说,易突出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如果没有预习,学生的大脑会一片空白,不能及时与旧知识链接,会毫不批判的无条件接受。预习后,当认知发生冲突时,及时反思学习成果,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构建知识网络。

由于学生生活得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对同样的知识构建的途径必然也是多样的。但因课本编排的局限,不可能将各种想法全部展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在借鉴课本想法的基础上,展现多样化的见解,撞击出思维的火花。在预习的基础上,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满足于课本知识的获得,敢于向课本挑战,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见解,运用自己的智慧填补课本的空白点,从而达到对课本知识的深层次理解,构建自己清晰的知识网络体系。

四、利于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

在学生预习后,教师要相应的改变教学策略,不能照本宣科,原封不动的使用课本提供的素材。教师必须站在学生发展的高度,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从学科的总体目标拟定出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再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灵活的选用教法,设计合理的科学的教学过程。在教材处理上做到以教材为依据但不拘泥于教材。灵活多变的处理教材,让教材为师生服务,不要成为教材的奴隶。学生预习时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认识浮浅。因此教师更应深入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巧妙的将教材的知识思路转化成学生易于接纳的教学思路,并注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合适的空间。学生的心理结构、接受能力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小学生年龄小,还不知道如何去预习,这就需要教师有步骤的分阶段进行辅导。对于刚刚起步的二年级小学生,教师可以在一节课结束时流出5分钟时间来一起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为他们在家如何预习给予示范,以此逐步培养学生预习的能力和意识。在预习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

教学工作小结与反思3

教育教学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就如“天边远山,水里浮月”:走近山边天又远,拨开水面月还深。工作的过程更是一个自身学习的过程,需要不断的总结与反思。回首这一年来的努力,我虽不曾有惊天动地的成绩,但总是尽着自己的职责,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工作中有了一些收获,也有值得深思和努力的地思考一、重新审视“桶水”、“碗水”的关系。

“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必须有一桶水”是传统的教育格言,面对未来教育,现在看来这个问题极具挑战性,我开始怀疑它的可能性,我们已没有什么理由再对之听之任之。但我不否认这句话的正确性,这句话强调了教师自身素质不断提高对于教育的重要性。不过教育的现实最可怕的是桶里的水填不满碗就空了。特别是在信息时代迅猛发展的今天,获取知识的渠道和途径更加便捷,知识的多元化、纵深化发展日益激烈,教师在任何一方面的知识都超过学生是不可能的。在一些领域中学生所具备的知识可能远远超过教师。在一些问题的认识上,学生理解的程度也许超过教师。这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道课题。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每个学生都是一口蕴藏着丰富水资源的井。教师的使命是引导学生去挖掘这口井,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知识和智慧的泉水喷涌而出的井。基于此,老师与其在课堂上老考虑用这一桶水灌满学生那一豌水,还不如给他们找水工具,直至教会他们找水的方法。因为学生都是会思考的人,而不是你给盛入什么就是什么的容器。我期盼更多具备“引流智慧”的学生,也更期盼自己能成为引流成功的教师。

二、从容直面教育现实

教学越久,就发觉自己越对不起学生。在成绩面前,好多时候自己也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老师为了好成绩成为名师向学生要成绩;学生为了高分向书山题海要成绩,于是学生成了一部分学习和考试的机器,老师告诉他们这个知识要掌握,家长告诉他们那个知识要学好,他们也在告诫自己一定要学到更多的知识。所以学习就成了纯粹的知识的灌输和转嫁。但是还是有许多学生因为学的知识不够而被“残酷的淘汰出局”。因此,也就有了“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的种种说法。我个人不赞同这两种说法,我觉得换个方式讲这两句话比较合适:用知识去思维才是力量,用知识去创造才能改变命运。只有把知识打上思维的烙印才是智慧。智慧的本质是“学习”。然而,面对这似乎很激烈的优胜劣汰的教育机会竞争,学生只好做沉默的羔羊。他们生命中的灵性,他们对未知世界的渴求,他们对美的炽热追求,被应试教育扼杀在摇篮里。所以他们很少有超越的意识和勇气,很少有思想的火花,很少有原创性思维的迸发。虽然现在大声地呼吁新课程的改革,那还不是依然“穿新走旧”。在未能改变外在环境的前提下,我更愿意直面教育,我更愿意看作自己内在的责任,在限制中求得发展,而不是别人强加给我的。学校在努力提倡生命化教育,以生命润泽生命,虽然现在还不成熟、不完善,我不以它为起点,而是以此为我追求的目标。

三、尊重学生需求,提高课堂实效

听过多少节好课才发现老师的讲课水平之高,这并非虚辞、谀辞,原因是他们在备课时下了许多功夫:备教材、备学生、甚至备这节课的每一个组织环节、过程,遇到公开课,观摩课更是如此,有时把提问的学生也备了进去,严谨周到无与伦比。然而,最大的漏备也是最根本的漏备是对课堂教学实际的漠视。在参加完年段“磨课”后,才发现不同班、不同学生对同样内容的接受情况是不同的,老师也深知其理。“应当面对大多数学生”,“怕完不成教学计划”,“时间不够用”等等,千万条理由都是想让学生围着老师转,至死也不愿承认自己的教育观念落后,这才是问题的关键。美国的课堂上经常有学生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遇到这种情况,有时老师干脆中断正常内容与学生讨论很长时间,这在我们课堂上绝对难看到。学生为什么这样,且日趋严重?根本原因是,课堂上老师根本没想尊重学生的需要,不把学生当做主人;尽管这样,老师仍不愿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却喜欢埋怨学生今不如昔。“完美”的套儿套住了学生的思维,套住了学生的创新。尊重学生的实际需求,该放手时放手,结论该由学生下,教师千万别帮忙太过。

四、增加感情投入,以情激情

著名教育家夏尊先生说:“教育是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就不为池塘一样,没有感情,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反思着走过的教育路程,以前在课堂中为了知识的讲解,学生的掌握上下猛功,不仅一次次地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学生与我也疏远了。今年在讲课中多作感情投资,知识上多交流,感情上也与学生常交流。竟发现学生时时会给我一句简短的问侯:“老师,你辛苦吗?”、“老师,要不要我给你捶捶背。”、“老师,感冒了,你也要记得吃药。”……给学生真挚的关怀,以一种平和的心态,从容自如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以情换情,以情激情。用火一般的情感温暖着每一个同学的心房,无数颗心被你牵引激荡,连你的背影也凝聚着滚烫的目光。

《教学工作小结与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