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加减法教学反思

时间:2024-09-20 23:58:04
6加减法教学反思

6加减法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6加减法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6加减法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1-5的加减法和6和7的组成的基础上,学习6和7的加减法。教学时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在摆一摆,写一写,说一说的环节中展开学习活动。课堂教学中渗透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以及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成功之处:

1、在教学6、7加减法时,我首先复习6、7组成,目的是为后续学习6、7的加减法做铺垫,利用拍手的方式把学生很快引入课堂学习中来。结合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图意,充分感受一图两式。感知根据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接下来让学生运用知识的迁移结合情境图独立地解决得数是7的加法问题,进一步巩固和理解一图两式的意思。并让同学进行讲解怎样看图列式的,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看图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从感知中树立一图两式的概念。这样处理,既给学生提供了观察的时间又有充足的思考余地,而且还有意识地渗透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数学思想。

2、在教学设计中,我把6 和7的加减法分开处理,先教学加法进行巩固。再教学减法进行巩固,这样,学生能够在很扎实的理解加法的一图两式的前提下,进一步学习减法。在最后的练习中,出现了看一幅图列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的练习(3+3=6,6-3=3),使学生能够整体、全面地理解巩固新知识。

不足之处:

1、对于4+2和2+4的同一幅图,设计意图是根据一样的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出不同的算式。但是在教学中有些学生还是不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原因是教师在引导学生看图的过程中,叙述问题语言表达的不够精炼、准确,有的学生没听清,所以教师又重新开始复述。让学生从理解到体验明白一图两式的由来。

2、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一图两式,本节课学生对加法的理解比较透彻。但对减法的理解,还有个别学生分不清总体和部分的关系,原因是在教学时间分配上,理解减法的时间较少,对减法部分还应该让学生充分的说说一图两式的列式根据,对加法意义的理解时间应该相应减少。

6加减法教学反思2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1-5的加减法和6和7的组成的基础上学习了6、7的加减法。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会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根据情境图列出相应的加法或减法算式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所以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情境图,让学生以情境图为媒介,提问题、列算式、说算理。

不足之处:

认识集合圈学生第一次接触,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所以这部分的学习应该多给学生说的机会,先让学生自己理解题意,再列式计算。但是从学生描述图意、提问题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学生能看图说出图的意思,但在表达时语言不够通顺,词不达意。因此语言的训练还是非常艰巨的。通过各自语言的叙述,学生能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进一步体会加、减法计算的实际意义,体会相应算式的内在联系。还有就是对学生的评价应加强,通过师生评价,生生评价,使整个课堂都变的能动起来。

成功之处:

通过上这一段一年级的数学课,让我深刻体会到了那句话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所以,我想今后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更注重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运用多种方法,灵活的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快乐中扎实的学习知识。

6加减法教学反思3

学生们在学习了6、7的加减法后,第一次学习解决问题的内容,并介绍了大括号和问号。教材第一次出现了这种形式的内容,是一种在情境图中反映的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数学与生活相结合,在生活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会一般性策略所要经历的步骤: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检验、口答,让孩子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这节课反思如下:

1、体现数学知识本质特征

教材中的解决问题是一幅幅生动活泼的情境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但难免有一些非数学因素的存在,例如例题中小兔子采蘑菇的事件、小兔的颜色等都有可能干扰学生,有孩子很关注这些方面,为了帮助学生顺利找到数学信息,理解数学问题,我采用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相结合的方法,在动态中经历简化题目的思维过程,我先让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图,获取数学信息,过滤非数学因素,再介绍大括号和问号,并根据情境图理解其意义,从而提炼出问题,并用手势边比边说,这样,就使图中的数学问题完整而深刻,也使学生在学解决问题时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2、重视数学学习经验的培养

学生数学学习经验的获得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有些学生在以后的解决问题的学习时,会遇到困难,主要原因就是缺少经验,所以,在这节课中,我注意适时引导,让学生经历、积累学习经验。例如在本课中,学生学习图意后,让学生用图形或符号画直观图的形式将图意呈现出来,能有效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深度理解,使学生积累理解题意的好经验。

3、培养学生学习方法

解决问题是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不仅仅是获得问题的具体答案,在学习过程中,还要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帮助学生建构数学模型。在这节课中,一年级的学生是第一次解决问题,教材中给了三个基本步骤:图里有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并借助做动作、画图理解题意,检验引导学生有序,练习体验策略的多样性,逐步建立用加法解决问题的模型。

4、使学生的获得积极情感体验

创设快乐的森林情境,提供孩子感兴趣的动物素材,让孩子在游戏中练习,在做小老师的过程中甄别错误,在运用中拓展延伸,帮助学生快乐的加入学习,最后,发现生活中这样的解决问题,让学生感觉数学在自己的身边,还体会到解决问题的价值所在。学生们是第一次接触到一图两式,本节课学生对加法的理解比较透彻。但对减法的理解,还有个别学生分不清总体和部分的关系,应和学生加强应用,练习。一节课下来,我发现大部分小朋友还是听明白了会做题了,还是有一部分小朋友还会想当然,将应该用减法的题写成加法,或者不用总数减,而用大数减小数。他们并不会特意的去看问号所在的位置,做题容易跟着感觉走,第一印象对他们来说尤其深刻。若要让一年级的他们学会初步的辨别和分析,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只有通过不断地练习、改正,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来克服这个定势。

6加减法教学反思4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是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个知识点。安排的教学内容是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两块内容。在这之前,同学们已经认识了数字1-5、学习了5以 ……此处隐藏7211个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数数过程中进行了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分工合作等教育。让学生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能够准确的进行口算。

在这一单元设置了一次数学活动,学生亲身经历了用加减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用数学知识解答生活中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连加、连减的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从经历实际情境中抽象出连加连减计算的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的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掌握了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能正确的计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学会了用连加连减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进一步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本单元的数学乐园给了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运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总的说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精心组织课堂教学,上课时认真关注学生的反应,随时进行调整教学状态,使其更加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精讲多练。

6加减法教学反思13

众所周知,每一个孩子都爱问为什么,每一个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秘密,根据孩子的这种心理,我多次采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在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进行“用数学”过程的指导,让他们明确大括号和问题所表示的意义、重视学生亲身经历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选择有用条件和恰当的方法计算的过程,以此让学生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1.对于大括号的作用的很好体现。在引入大括号时我用课件演示出大括号,让大家体会大括号表示把两个或几个物体合起来,让学生用手势来演示,再让学生来说说你觉得大括号有什么作用,突出大括号的作用,体会大括号的意义。

2.在对进行加法和减法的对比中,我逐个出示,练习,再让学生观察对比这两组题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让他们自己发现其中的不同,再通过他们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情况下用加,什么情况下用减,教师这时做一个总结,这样教学效果较好。

3.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应用于生活。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一组生活中表示数量是8和9的数据,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活动,亲身感受到了8、9的基数和序数含义,同时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学生对8和9已经有了一些的认识,已经掌握了数数的一般方法。因此,在教学主题图时我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找出数量是8、9的物体,并说明数量是8的物体用数字8来表示,数量是9的物体用数字9来表示,学生不仅初步了解了数字8、9的形成过程,而切培养了学生有序观察的能力。在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大小,已经掌握了比较的方法,在比较7、8、9的大小时,我没有讲怎样进行比较,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直接用“>、

6加减法教学反思14

本单元主要由“6、7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认识和加减法”、“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连加和连减”、“加减混合”等构成,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是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本单元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认为如下几个方面做得较好;

一、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教材中的主题图为数数、抽象数的概念以及数的组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每一幅图观察得非常清楚,描述得很到位,尤其在教学10的组成时,把图的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在观察主题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同时还运用主题图的画面对学生进行爱劳动、讲卫生的教育,使学生在认数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

二、重视观察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观察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数学学习必备的素养之一。在教学中,我对学生的观察要求是:做到有条理,最好能多角度。表达要求是:用数学语言说完整的话。通过这一单元的教学,大部分学生达到了会观察、能表达。

三、“用数学”教学扎实有效。本单元开始出现“用数学”的内容,这是学生今后学习“解决问题”做铺垫,在这一内容中,学生开始接触条件(目前还没提到这一用语),学会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我觉得这一知识点在本单元是学得最扎实的,大部分学生会根据图意完整的叙述题意,并根据问号所在的位置提问题,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

存在的问题是:

1、一部分学生的计算速度太慢,这对今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

2、做题时,很多学生不看题,凭感觉做,不知道何为检查。

3、还有一些学生分不清左和右。

4、关于序数和基数还没有区分,如不知道“从左数第6个”与“左边的6个”到底有什么区别。

本次单元测验,100分5人,90到99分33人,80到89分28人,80分以下10人,从试卷上看,大部分学生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较好。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做题速度太慢,在规定的时间里没完成,另外,少数学生看图列式没掌握好。

6加减法教学反思15

?8、9的加减法》是在学习8和9的组成的基础上安排的,教材提供一幅画有8个笑脸的图,让学生写出四个算式并计算得数的探索过程,掌握计算方法,并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体会到教学的乐趣。

首先让学生复习和巩固8和9的组成,为8和9的加减法计算打基础。 然后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引入学生喜闻乐见的笑脸图,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写出5+3=8,3+5=8,8-3=5,8-5=3四个算式。让学生亲身经历了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的探索过程,使学生感受到“一图四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有关8、9的加减法计算,我分两个教学,一是通过摆学具计算两道加法算式和相应的两道减法算式;二是直接用“想一想”的办法计算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最后,我设计了各种游戏活动,用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将数学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活动中,结合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为学生营造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不仅轻松愉悦地掌握新知,更加重要的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这节课创设了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表达、用脑思考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活动,学生始终在轻松、民主、和谐、愉快的氛围中探索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有效地提高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这节课还存在很多不足。在复习导入时,没有对之前学习过的6、7的加减法进行复习,以至于在看到笑脸图写算式时,很多同学都写不出。其次就是学生汇报所写的算式时,我把不符合要求的算式打上了×。其实这一点很不好,学生们所写出的算式本身是对的,只是不符合我当堂课的意图,但是应该向学生说明,而不是轻易的否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的努力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多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争取更大的进步。

《6加减法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