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门豹教案五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西门豹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西门豹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管理、田地、人烟稀少、老百姓、眼睁睁、旱灾、迎接、徒弟、扑腾、提心吊胆、渠道、灌溉、收成”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分角色扮演这个故事。
4、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示人物品质的写法,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
【教学准备】
1、同学:
收集西门豹的民间故事资料
2、教师:
做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课件。
3、生字词课件:
巫婆头饰、化妆胭脂、口红。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说说理解
(战国时期魏国的官)
二、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范读课文(要求:听清楚生字音)
2、自读课文,说说生字音形义及词义。
3、四人小组讨论生字音形义及词义(要求:互帮)师参与。
4、出示课件生字词,抽说音形义及词义:
旱灾:长时缺水造成庄稼死亡。
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5、读生字新词:
⑴ 齐读。
⑵ 抽读。
⑶ 去掉音节齐读。
三、提出不懂的词,合作解决
邺:古代地名。
开凿:大孔挖掘。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里。
四、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各层次意思。
(给一定时间读书)
2、四人小组讨论,教师参与。
3、抽说:
根据课文内容,师生共研讨评议。(板书:发现灾情──调查──惩治──开渠)
4、齐读课文(注意目标1中词语读音,出示课件,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俺们知道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写了西门豹被派去治灾,他调查弄清了原因,除害,开渠。下面,俺们来仔细阅读课文,从西门豹的言行,看看他是怎样的人。
二、阅读课文,从西门豹的言行,了解西门豹的品质
1、自读勾出西门豹说的话及行动,想想表示了他什么品质?(给一定读书时间)小声说说。
2、研究(四人小组),教师参与。(根据课文)
3、探究(全班教师根据课文)。
4、读课文:
⑴ 自身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 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
⑶ 有感情齐读课文
三、扮演课文
1、自身选伙伴组小组练习扮演,师巡视发现扮演好的。
2、选小组扮演。
四、拓展
回家搜集一些民间故事,准备讲给同学听。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
二、写字
1、四人小组说说易错字或要注意的地方。
2、抽说:
区别:淹──掩官──管早──旱姓──性
注意:睁(目字旁)溉(右边“既”)
3、书写。
三、作业
回家听写。
〖板书设计
30、西门豹
善于调查研究
有智慧,讲战略
西门豹
破除迷信,尊重科学
为民办实事
西门豹教案 篇2〖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
二、写字
1、四人小组说说易错字或要注意的地方。
2、抽说:
区别:淹──掩官──管早──旱姓──性
注意:睁(目字旁)溉(右边“既”)
3、书写。
三、作业
回家听写。
〖板书设计〗
30、西门豹
善于调查研究
有智慧,讲策略
西门豹 破除迷信,尊重科学
为民办实事
【设计总理念】
注重学生的创新学习,尝试以“西门豹的做法巧妙在哪里”的主问题作为课堂研究学习的中心。我们所面对的主体是小学生,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相对比较低,对他们而言,所谓创新学习,不是真的期望他们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有什么发明创造。而是他们经过研究性学习,发现前人早已发现的知识,或对已经知道的知识进行新的有意义的重组。我的目的就是要激活学生潜在的创造意识。这堂课我尝试将主问题作为课堂研究学习的中心,核心问题的解决主要依赖学生自主地探索学习;按学生问题的板块和进度,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独立或伙伴合作研究解决问题。让学生凭借课文进行研究性学习,力图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维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力图将常规的“平推式”教学为“探究式”教学。给学生以寻找语言转换的机会,在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同时,激发他们以不同的角度去考虑惩治巫婆、官绅头子的方法的欲望,努力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激发创新渴望,发展学生的综合智能。
说明:第一课时,让学生完成一份《关于造成邺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的调查报告》。这较之以往的第一课时只注重生字、词语的练习要灵活得多;学生也肯定比以往要主动、积极得多。因此,学生通过独立完成调查报告,在理清文章的主要脉络的同时,又进行了创新思维的训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课堂效率何乐而不为呢?
西门豹教案 篇3教材分析
《西门豹治邺》讲述了西门豹初到邺地,发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通过调查,了解散到那里的豪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为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繁荣起来的故事。文章刻画了西门豹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与民作主,为民除害的形象。描写了西门豹如何将计就计,惩除邪恶,除害兴利,重点记叙了西门豹破除迷信的经过。文章在写作上主次分明,详略得当。教学这篇课文时,要帮助学生理解西门豹和老大爷的对话,弄清河伯娶媳妇的来龙去脉。
学情分析
对于封建迷信活动,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了科学地认识和了解,在阅读中能揣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本节课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知水平,学生能在领悟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生活,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学习,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生活并宣传破除迷信活动,有意识的丰富自己的见闻,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学目标
1、运用工具书、联系课文内容,学会 ……此处隐藏2684个字……大百姓利用河伯娶媳妇的现场受到深刻的教育,从迷雾中觉悟过来。所以西门豹将计就计,也若有其事似的参加河伯娶媳妇的仪式。就这样,西门豹用看河伯娶媳妇的办法使老百姓明白了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人的,惩治了危害老百姓的巫婆和官绅。从此漳河也没有发大水,说明给河伯娶媳妇与漳河发大水没有关系。用事实教育了那些被巫婆、官绅愚弄的老百姓,破除了迷信。)
4.这段共有六个自然段,可分为四层,请同学们给这段分层并说出层意。
(①西门豹参加河伯娶媳妇的仪式;②③西门豹借口姑娘不漂亮把巫婆、官绅头子投进漳河;④⑤西门豹故意面对漳河站着,迫使官绅们磕头求饶;⑥老百姓终于明白巫婆、官绅的骗局。)
(三)过渡语:西门豹破除迷信后又做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问:1.西门豹又做了些什么?(兴修水利引水灌溉)
2.这一段哪些地方与开头照应?每年的收成都很好照应了开头田地荒芜,
人烟稀少,这种照应方法使前后意思相反,进一步说明西门豹治邺有功。)
3.再找一找课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开头巫婆、官绅们的态度是急忙迎接
,后来提心吊胆,气不敢出这是前后对照的句子。)
4.说说这些坏蛋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开头他们以为西门豹真的是来参加河伯娶媳妇的仪式,后来发现西门豹是将计就计,严惩他们,所以态度变化极大。)
(四)总结全文
1.指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全文主要写了西门豹的什么事?
3.通过全文的理解,你认为西门豹是怎样的人?
(善于调查,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与民作主,为民除害。)
西门豹教案 篇5【教学要求】
1、运用工具书,联系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边读边想,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写段意。
3、认识并学习西门豹注重调查研究、关心民众、有勇有谋并能将计就计、巧妙地惩办巫婆、官绅、破除迷信、成功治妖的精神。
4、感情朗读课文,按要求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西门豹是怎样为民除害,破除迷信的。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的含义。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准备】
幻灯片、小黑板。
【教学进程】
第一课时
〖要点
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学习文章的1~9自然段。
〖过程
略。
第二课时
〖要点
学习课文10~14自然段,重点理解西门豹是怎样破除迷信的,从而认识西门豹这个人物。
〖过程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西门豹刚到邺地,看到的'是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当他深入调查研究之后,找到了造成这种状况的两个根本原因。这两个原因是什么?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2、首先是要破除迷信,而迷信的根源是巫婆、官绅在捣鬼。针对这样的实际情况,西门豹是怎样解决河伯娶媳妇这个最根本的问题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重点学习、讨论的内容。
3、西门豹调查了解邺地的实情之后,他是怎么说的?(齐读西门豹说的话)
4、“我也去送新娘”这句话含义深刻,你是怎么理解的?
5、下面我们就具体地去看看西门豹是怎样去“送”新娘的?(请大家自读课文10~13段,边读边思考:西门豹先后惩治了哪些人?是以什么理由并用什么办法惩治的?在书上勾画批注)。
6、现在我就来检查一下刚才同学们自读课文、思考问题的情况:
请先讨论:
西门豹先后惩治了哪些人?
7、请一个同学读10自然段,其余同学边听边看图边想,西门豹是在什么情况下送巫婆和官绅头子去死的。
8、西门豹怎样当众“送”他们去死的呢?也就是说以什么理由、用什么办法为民除害的?(默读11自然段,用1、2、3标出西门豹“送”巫婆去死的三个步骤)
9、是哪三个步骤?
10、第一步西门豹看新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11、第二步西门豹找了什么理由惩治巫婆?(用____勾出西门豹说的话)
理解句子:
⑴ 西门豹说这些话的目的是什么?
⑵ 找了什么理由和借口来惩治巫婆?
⑶ 惩治巫婆最关键的话在哪里?从字面上看他说这句话时是以什么语气来说的?“麻烦”是什么意思?按这种理解该怎样读?
⑷ 西门豹内心深处真的是很客气的吗?那是怎样的?从哪些地方看出态度强硬、不置分辩而没有商量余地?
⑸ 该怎样读这个句子(与刚才朗读比较)。
12、巫婆愿意去说吗?他会怎样?
13、西门豹第三步又是怎样做的呢?这里进一步看出西门豹怎样?
14、西门豹惩治巫婆的这一部分我们是以怎样的步骤来学习的?
15、下面就请按上面教的学法,自学西门豹惩治官绅头子这部分。(按小黑板出示的自学提示进行讨论)
16、就这样,西门豹借着送新娘不费口舌、不动声色、不露痕迹地当众处死了“神害”的首恶份子,这样达到了什么目的?作为县官的西门豹的根本目的是要改变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状况,仅仅这样做够不够?对!他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面对漳河站了很久。他又在想些什么呢?(小声读12自然段,他说了几次话?分别是怎样说的?用勾出)
17、西门豹说这些话的目的又是什么呢?(体会西门豹说话的语气和心情,同桌练读)
18、真是说者容易听者难啊!此时此刻,官绅们怎样呢?(看图想象说话)
19、看到此情,老百姓明白了什么?(读句子)
20、“从此,谁也……发大水”这句话进一步说明了什么?
21、学到这里,聪明的孩子们会清楚地认识到:西门豹借送新娘实际上做了什么?他送走的仅仅是两个人吗?
22、作业邺地的大官,他手握大权,完全可以直接杀了作恶多端的巫婆和官绅,可他却选择了河伯娶媳妇的日子,借送新娘当众处死了他们,达到了什么目的?这个办法真巧妙啊!这叫什么办法?
23、送走了巫婆和官绅,破除了迷信,解决了主要问题,解除了老百姓的精神枷锁。要想彻底改变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状况,还有一个什么问题没解决?他还做了什么?(看书)
24、引读……日久天长,背景离乡的人们陆续回到这里安居乐业、辛勤耕耘,人们逐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从这里,你觉得西门豹还是一个怎样的人?
25、通过两课时的学习,我们学完了这一课。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你觉得西门豹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最佩服他的什么?
26、这个故事虽然发生在两千多年前,可流传至今,人们会永远记住这个成功治邺的县官──西门豹。
第三课时
〖要点
总结全文,指导分段,感情朗读课文,练习复述故事。
〖过程
略。